悠悠万事,民生为大。回顾过去的2024年,《黔西南日报》民生版围绕就业创业、教育助学、医疗保障、文化惠民等民生领域广大群众可感可及的民生实事,刊发了一系列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的民生报道。
2024年,老旧小区改造有“面子”也有“里子”、“周周招聘会”助力高质量就业、部分餐饮门店推出免费爱心餐、城市社区“15分钟健身圈”逐步完善……这些民生烙印,有的改变着我们的生活,有的让我们感受到温暖。
小编盘点2024年《黔西南日报》报道过的部分民生新闻,与读者一同重温、回味、思考,从中汲取正能量,一起记录、见证。
黔西南州抢抓全国第一批公共就业服务能力提升示范项目实施契机,探索“人社+”村级标准化服务站建设,推动服务空间、服务资源、服务力量下沉到村一级,高质量为群众提供“家门口”综合服务,有效提升群众的获得感和满意度。
社区食堂作为居家养老的重要组成部分,其设立初衷是未解决独居、孤寡、高龄等有特殊困难的老年人做饭难、吃饭难问题,也被称为“老年食堂”。
近年来,兴义的一些居民小区开设了社区食堂,由于具备“健康卫生”“价格实惠”“用餐便利”等优势,社区食堂的覆盖面逐步扩大,从传统的老年食堂发展为面向社会开放的社区食堂,在满足社区老年人用餐的基础上,也让附近的上班族享受到实惠便捷的就餐服务。
2024年新春大返岗系列就业服务活动启动以来,全州人社、就业等部门聚焦从返乡到返岗全过程,精心做好交流座谈、岗位推送、政策宣传、返岗保障等“五个服务”,探索打造服务至上的“返岗直通车”,助力群众迅速返岗就业。
黔西南州2024年新春大返岗系列就业服务活动暨册亨县有组织劳务输出活动启动仪式在册亨客运站举行。图/胡文艳
近年来,兴义市黄草街道坚持“先民生、后提升,先急需、后改善”的改造原则,按照“居民点餐、政府买单”的工作模式,围绕老旧小区市政配套设施、小区环境、房屋建筑、公共服务设施等内容,逐渐完备小区功能,改善群众居住环境。
聚焦劳动者和企业的求职用工需求,兴义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自2024年1月18日起,每周四下午举办“周周招聘会”活动,为企业和求职者搭建免费的供需对接平台,在保障企业用工的同时,也为求职者送去就业“春风”。
为切实减轻家长负担,让学生安全便捷快速上下学,兴义市龙达城市公交有限公司、贵州义通公交有限公司充分的发挥公共交通服务效能,以学生出行需求为导向,开通了兴泰街道办公交站往返兴义市万峰林小学、龙塘大道中段公交站往返兴义市向阳路小学、黔西南州华承技工学校至新桥公交站等多条校园公交专线,为广大中小学生上下学通勤提供安全、便利的服务。
2024年4月1日,黔西南州住房公积金管理中心发布《州公积金管理中心 州住建局关于购买新建预售商品住房提取住房公积金直接支付购房首付款有关事项的通知》和《州公积金管理中心 州自然资源局关于开展住房公积金贷款“带押过户”便民利民服务的通知》,优化调整公积金政策,以此减轻职工购房金钱上的压力,降低住房交易资金成本和简化办事流程,更好地满足缴存职工的住房需求。
作为贵州省长护险首个试点地区的核心城市,兴义市长护险自2021年1月试点启动以来,在市医保局的不断努力摸索中,取得较好效果,受众群体100%全覆盖,有效减轻了失能人员家庭压力。
近年来,预付式消费慢慢的变成为市场消费的重要形式。这种消费模式对于消费者来说,优惠折扣大、支付便捷;对于商家来说,能快速聚拢资金,锁定客源,占领市场,因此备受商家和消费的人青睐。然而,各种优惠和便利背后潜藏着消费纠纷。对此,黔西南州消费者协会提醒众多购买的人:预付款消费有风险,充值办卡需谨慎。
就业是最大的民生,也是残疾人融入社会、增加收入、实现人生价值的重要方法。为提高残疾人的就业创业能力,黔西南州残联加大对残疾人的就业创业扶持力度,积极开展残疾人职业技能培训和创业培训,提升残疾人的劳动技能和职业素养,扶持残疾人就业创业项目,拓展残疾人就业新形态,帮助黔西南州残疾人创造幸福生活。
近年来,黔西南州深入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牢牢守好发展和生态两条底线,以高质量保护助推高水平质量的发展,着力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全州生态环境质量持续巩固提升,积极构建绿色生态产业体系,持续推动企业节能减排降耗,用生态“底色”描绘发展“绿色”,助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如果你在兴义,一时身处困境,请对老板说:来一份‘生活A套餐’,吃完就走,不必客气。待你柳暗花明之日,记得传递这份爱心,帮助需要帮助的人。”近日,兴义市的一些餐饮门店纷纷贴出“免费用餐”的海报,在让人眼前一亮、心中一暖的同时,点亮了城市的文明之光。
2024年以来,黔西南州紧紧围绕促进高校毕业生等青年就业创业,大力实施多项措施,深入开展系列就业服务,强化部门联动,坚持统筹协作,积极搭建人力资源供需对接平台,多形式拓岗送岗,拓宽供需双选渠道,引导优秀高校毕业生回乡发展,推动高校毕业生等青年就业创业。
良好的交通环境和发达的路网结构是城乡经济发展的基石。截至2023年底,全州公路通车总里程为22180.858公里。其中,县道3128.268公里,乡道4406.718公里,村道8625.698公里,组道3100.42公里。四通八达的交通路网不仅为群众日常出行带来了便利,也较好地满足了货运物流、邮政快递等需求,有力推动了乡村全面振兴。
为满足广大人民群众日渐增长的体育运动需求,黔西南州城市社区“15分钟健身圈”建设日益完善,城乡大小公园、健身广场等运动场所慢慢的变多,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体育赛事和健身活动精彩纷呈,群众健身热情高涨,爱锻炼、会锻炼、勤锻炼正在黔西南大地蔚然成风。
随着各高校录取通知书陆续送达,生源地信用助学贷款办理迎来高峰。连日来,在黔西南州各县市教育局资助中心大厅,前来申请生源地信用助学贷款的学生和家长络绎不绝,工作人员和志愿者们引导学生和家长做好现场申请、材料审核、信息登记、确认签字等相关手续,助力莘莘学子圆梦大学。
为推动青年发展型城市建设试点工作,拓宽共青团服务青年的阵地,满足青年对文化生活、技能学习、身心健康等方面的实际要,共青团兴义市委组织开办了“青年夜校”,提供丰富多彩的课程资源和学习机会,为青年成长发展“充电赋能”。
近年来,黔西南州以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根本,以“四在农家·和美乡村”建设为载体,学习借鉴“千万工程”好经验,持续深化文明村镇创建,努力建设乡风文明、产业兴旺、治理有效、生态宜居、生活富裕的社会主义新农村。截至目前,全州荣获全国文明村镇20个,省级文明乡镇30个、省级文明村68个,州级文明乡镇26个、州级文明村255个。
黔西南州建成各类养老服务机构103个,培育养老服务专业技术人员600余人——
近年来,黔西南州在服务对象精准化、服务能力专业化、服务方式多样化、服务保障机制化上下功夫,着力构建能够很好的满足老年人多样化、多层次养老需求的服务体系,不断的提高居家和社区养老服务水平。建成各类养老服务机构103个,培育养老服务专业技术人员600余人,为州内60岁以上老年人提供个性、专业、优质的养老服务。
在黔西南大地上,一群人成立了一个公益协会,帮助困难家庭的孩子实现大学梦,他们为协会取名为“黔西南州筑梦公益协会”。协会成员来自各行各业,有医师、护士、教师、公务员、老板等,他们捐出自己的部分收入,给一些需要帮助的人带来温暖和力量。
公安政务窗口业务关系千家万户,是最贴近群众的岗位之一。近五年来,为提升便民服务质效,黔西南公安聚焦群众“急难愁盼”问题,一直在优化政务服务改革,加速推进公安政务服务从“可办能办”向“好办易办”转变,从“便捷服务”向“增值服务”升级,实现公安业务“随时随地办”。
黔西南公安持续推进“一窗通办”模式,强化数据融合,实现公安窗口服务从“专科受理”到“全科受理”的高效转变。图/黔西南公安
漫步在兴义城区,城市面貌日新月异、大街小巷靓丽整洁、道路交互与通行安全畅通、市民群众文明有礼、湿地公园水清岸绿……在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工作中,兴义市用点点滴滴的“小治理”,凝聚起城市文明的“大气象”,“民生愿景”也在创建中变成“幸福实景”。
黔西南州积极做出响应“两新”政策,通过政府搭台、平台引导、企业让利、全民参与等方式,有序推动汽车换“能”、家电换“智”、家装厨卫“焕新”相关工作,激发了市场消费新活力。截至2024年11月中旬,黔西南州参与家电、家居企业(商户)450余家、累计交易37000余笔、优惠金额3400余万元,带动家电、家居消费1.7亿元,汽车“国补+省补”申请补贴资金3900余万元,带动汽车消费2.9亿元。
推动公共就业服务下沉、提升群众就业创业能力、持续打造“返岗直通车”品牌……2024年以来,黔西南州坚持就业优先战略,强化就业优先政策,不断健全完善覆盖全面、贯穿全程、辐射全域、便捷高效的公共就业服务体系,促进高质量充分就业,助力高水平质量的发展。据统计,全州实现城镇新增就业3.9万人,农村劳动力跨省务工规模保持在50万人左右。
近年来,黔西南州将农村公益电影放映作为文化惠民的重要抓手,积极探索农村公益电影与新时代文明实践工作的融合路径,不断拓展载体,丰富文明实践内涵,助推文明实践提质增效,为乡村文化建设和精神文明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近年来,黔西南州各级共青团组织大力开展“小青椒”青年志愿服务品牌工作,开展大型赛事活动、“旅游服务”“伙伴计划”“孝老爱亲”“抢险救灾”“青清河”“小林长”“青春守护中国粮”“古树名木1+1”等志愿服务活动,组建各类志愿服务队伍200余支,累计志愿服务时长6000余小时、服务10万余人次。
2024年12月7日,“蜗牛宝宝 重拾行走”脑瘫救助公益项目在兴义市人民医院启动。当天,来自国内相关领域的医疗专家,对黔西南州首批报名的患儿进行集中筛查评估,为符合手术救治的脑瘫患者,办理了住院手术。
此项公益活动时间从2024年11月至2026年12月,为期两年;资助对象为0至18岁家庭经济困难的黔西南州户籍脑瘫、肢体畸形、难治性癫痫患儿。
如今,随着社保卡经办、发行的优化提速和金融功能激活率的不断的提高,社保卡应用场景日益丰富,已经逐步成为人类日常生活中重要的一环。
在黔西南州,社保卡持卡人数达335万人,覆盖面广,用卡量大。近年来,我州大力推进社保卡居民服务“一卡通”建设,立足群众需求,延伸服务触角,不断深化拓展社保卡居民服务“一卡通”服务场景应用,提升社保卡服务质效,向群众提供多元化的便民服务。
每月10日、20日、30日为晴隆县杨记饺皮店的“爱心日”,当天所有环卫工人均可到店内免费用餐。
从11月起,杨记饺皮店开始请环卫工人免费吃饺皮,每个“爱心日”平均送出四五十碗饺皮,给披星戴月、辛苦劳作的环卫工人送去一份温暖。此外,“爱心A餐”是该店的另一项活动,当你在晴隆暂时没收入、面临生活困难,就可以到店内免费用餐。
近年来,黔西南州格外的重视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将乡村学校少年宫建设作为一项惠及未成年人的民心工程、育人工程来抓,乡村学校少年宫不仅丰富了乡村未成年人的课余生活,更成为促进乡村未成年人全面发展的平台、思想道德建设的阵地、社会实践的舞台、快乐成长的大本营。
(文/黔西南日报融媒体记者 毛倪佳 收集整理 图/除署名外均来源于黔西南日报图片库)